上一篇題到王建煊當年擔任財政部長的土地稅制改革,再幫大家複習一下。王建煊於1990年,被當時的行政院長郝柏村拔擢,擔任財政部長,王建煊妒惡如仇的個性,馬上大刀闊斧的進行很多改革。他當時碰觸了土地稅制的改革。這個問題持續至今都無解,是台灣社會現在不公平不正義的代表。這次青年團體發起的無殼蝸牛巢運,也將稅制改革列入重點訴求。當年王建煊主張土地增值稅要依據實價課稅。甚麼意思,只要碰過土地實務的人都知道,我們現在的不動產價值,有好幾套標準,土地有公告地價、申報地價、公告現值,房屋有申報價值,不管是哪一種價值,通通都比市價低,有個低非常誇張,而政府課稅的標準,也就是稅基,就是依據這些比市價低很多的價值去算,最後你就會發現不管是土地稅、房屋稅(持有稅)或是土地增值稅(交易稅),都課的不高,尤其持有稅非常的低。這造成甚麼現象,你一定想說課比較低的稅很好呀,政府不應該跟人民搶錢呀。
當然,如果政府甚麼稅都不要課,然後又能夠像超人一樣自動運作,那我沒有意見,事實上就不是這樣,這邊課的稅低,一定就從另外的地方去補,所以我國的所得稅相對就很高,這造成甚麼現象,就是辛苦賺錢的上班族,所得稅很高而且一毛都逃不掉,但是土地投機客,炒房炒地的人,幾乎不用繳甚麼稅。造成社會的不公平不正義。